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,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。相传老子的母亲李氏有一天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,突然看到一株黄梅顺流而下。李连忙用树枝把小黄梅捞了起来。中午,李氏又热又渴,就吃了梅子。从此,里奇怀孕了。李氏怀孕八十一年,生了一个男孩。男孩天生白眉白发白须。因此,李适给他取名“老子”。老子一出生就会说话。他指着院子里的一棵梅树,对母亲说:“我姓李。”
老子后来在周代担任《藏室史》官员。这是管理藏书的官职。为此,老子学识渊博,在当时享有盛誉。孔子年轻时拜老子,向他请教周朝的礼仪。
老子曾经写过一本只有5000字的书,书名是《道德经》。书中有许多鼓舞人心的真理。老子说:“相抱之树,生于发末;九层楼,起于堆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意思是,抱臂之树,从一株小芽长成,从第一筐土,搭起层层高台;千里之行,方能从脚下迈出第一步。在这里,老子用生动的例子来说明事物从小到大的变化。
后人用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”作为成语,意思是事物总是从头开始,循序渐进。
标签: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- 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duhougan.net/static/6612.html